人老了以后,头发变白,皱纹丛生,眼皮也往下耷拉了。在中医看来,眼皮耷拉和脾有关。《黄帝内经》里面说,脾主肌肉,上眼皮为脾所主,眼皮耷拉下来就是因为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了问题。
而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足太阴脾经了。脾经不通时,人体会表现为下列症状:身体的大脚趾内侧、脚内缘、小腿、膝盖或者大腿内侧、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、酸、胀、麻、疼痛等不适感,或者全身乏力,疼痛、胃痛、腹胀、大便稀、心胸烦闷、心窝下急痛、流口水等。
以上症状都可以从脾经去治,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:太白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血海等,上午9~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,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的平衡阴阳。在日常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、不暴饮暴食,以减轻脾经的负担。
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,按揉或者艾炙此穴,对脾虚症状如全身乏力、食欲不佳、腹胀、大便稀等脏腑病有很好的作用,也可以补后天之本,增强体质。太白穴在脚的内侧面,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,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。
三阴交,又名女三里,只要是妇科病,如痛经、月经不调、更年期综合征、脚底肿胀、手脚冰冷等,刺激这个穴位都能有效,所以有人称它为妇科病的万灵丹。月经开始前5~6天,每天花一分钟刺激本穴,远比痛经时再刺激来的有效。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3寸,就是从内踝向上量4指,胫骨(小腿内侧骨)后缘凹陷处,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,有点胀疼的感觉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思伤脾。所谓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,思虑过度就会扰乱脾的正常工作,使其方寸大乱,反映到身体上就是食欲不振、无精打采、胸闷气短。所以,我们要尽量做到思虑有节,这样脾的功能才会正常,脾经也才能通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