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温胆汤”泡脚去痰湿

一般来说,当脾胃运转有问题的时候,人体内的湿气就重了,然后痰湿就来了。所以古代大医家黄元御认为:脾是人体气机运转的核心,一旦脾的运行不畅,人体的气机就无法正常运转。现在,绝大多数人的脾胃都有问题,而且很多人吃中药都不起作用,因为脾胃不能吸收了,痰湿堵在里边了。从临床的效果来看,泡脚的效果反而比吃药更好,这说明现代人的脾胃被伤得很严重。

配方:

茯苓30克、陈皮6克、法半夏6克、竹茹6 克、枳实6克、炙甘草6克。

用法:

方中药材熬水,开锅30分钟,滤出药汁,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,早晚兑入温水泡脚,每次20分钟,水温不要太热,水淹过脚面就可以了。“温胆汤”的方子里面有些药物是偏温性的,里边有陈皮(如果是橘红的话就是温热的,而橘子本身就有点温性)、法半夏(性燥,有燥痰的功效,但是它又是温性的)。

虽然叫“温胆汤”,实际上的作用是清热,让体内的热凉下来,所以“温胆汤”后边要配竹茹,如果体内的热很重,我就会配到9克,其实一般6克就够了(竹茹是竹子里边白色的瓤,拿刀刮下来的,一团一团丝状的东西,很占体积,6克竹茹就是很大一团了,竹茹是凉性的,有化痰的功效)。此外,还要搭配6克枳实(枳实也是一种橘类的东西,也是行气的,有降气的作用,尤其要注意的是,它是往外代谢的,把痰浊给代谢出去)。

“温胆汤”在历史上有过有几次方子的改革,同样一个名字改过几次,曾经,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有“温胆汤”。为什么叫“温胆汤”?因为当时这方子里还有生姜,而生姜是温性的。但我在开“温胆汤”这个方子时一般会把生姜去掉,因为我碰到的这些人体内的痰一般都化热了,他们的舌质是红的,上面还有红点,舌苔也开始变黄了,这个时候加上生姜就适得其反了。

关注公众号“康波之道”回复“养生”获取100+养生保健电子书

Leave a Reply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Translat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