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运动的误区,看自己有没有患了几条?

一、运动项目误区

1、光脚行走石子路。

现在的人很少光脚走路,但又看到赤脚走石子路能按摩脚底穴位。有一些老人在家里或公园每天花比较长时间去赤脚走石子路,后来发现赤脚行走后跟部疼痛(X线片提示跟骨骨刺)。

2、过量碾磨膝关节

特别老年人,每天做太多扭膝盖,爬楼梯、登山,有可能导致膝盖疼痛。

3、一些运动动作过大,容易伤害身体运动

翻跟斗、掰手腕、玩单杠、玩吊环等运动

 

二、运动时间误区

1.清晨是最好的锻炼时间

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病人来说,清晨是最危险的时刻。临床医学表明,上午9时,心脏病发作的概率比下午1时要高出3倍。患冠心病、高血压的病人,早晨运动,不仅健身效果难以保证,甚至还会危害健康。太早或太晚运动都不合适。太阳出来前,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,污染物在空气中堆积较多,呼吸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。深夜运动则使人过于兴奋,影响睡眠

可以根据年龄段区分运动时间:年轻人适应力强,宜在早上或下午运动;中年人下班后6~8点是较好的放松时间;老年人身体最弱,要在气温适宜的时候(即下午2~5点)运动。

 

2.不畏严寒酷暑

冬季参加体育运动,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,但也必须重视寒冷对于人体的影响。尤其患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的人,寒冷使全身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阻力增加,导致血压更高,心脏负担更重,这是很危险的。而夏季气温高,倘若再进行体育运动,也会加重心脏负担。老年人和患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的人还是要量力而行,选择适宜的气温进行锻炼

冬季锻炼者,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均要注意防寒保暖。为了预防冻伤,可在暴露部位涂敷防冻膏,衣服要根据天气寒冷的程度、个人抗寒能力和练功方法的运动量来决定,一般选有保温、质轻、柔软的衣裤为好。夏天锻炼则应注意选择空气新鲜、通风、阴凉的地方进行,衣服以透气性好、宽松为宜。

 

3.集中运动

不少人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式锻炼以弥补运动的不足。然而不运动会伤害身体,而集中运动也会伤害身体,无异于暴饮暴食。周末集中锻炼者大多是一个星期前5天基本没有运动,而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。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,反而打破了已经形成的机体生理平衡,其后果比不运动更糟。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~5次。平时虽然不能像周末一样有充裕的时间,但完全可以选择适宜的项目,茶余饭后进行适度锻炼。这样,才能真正获得提高体质、增进健康的效果。

 

三、运动强度误区

1.年轻不怕多练

年轻人一上球场就迈开大步飞奔,不到中场休息不下场,要是长期坚持打球的人,倒也没多大问题,可有些人平时并不运动,却觉得自己年轻力壮,也在球场上冲锋陷阵,即使出现胸闷气喘、腰酸腿痛、呼吸不畅的症状,也强忍着不适不肯休息。这看上去或许是勇者风范,可实际却是运动大忌,轻则可能伤筋动骨,重则可能突发心衰、猝死等意外

运动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从低到高,循序渐进,使运动符合身体的承受能力,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慢慢增加,幅度不宜太大,亦不要太密太快。若运动后睡眠不好,第二天感觉疲劳,影响工作和生活,则说明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,下次运动要适当减量或降低强度。即使是经常锻炼、身体素质好的人,如果一段时间不运动,重新运动时也应有从低到高、逐渐恢复的过程。

2.锻炼时间越长越好

有人认为锻炼时间越久,其效果就越明显,因此在参加某项运动锻炼时为挑战个人极限,常常肆意延长运动时间而忽略了本身的极限。长时间不停歇的运动容易使身体疲劳甚至不适!记住,劳逸结合远比一味咬牙拼时间更能使人快乐运动,健康锻炼。

3.力量越重

越好很多年轻人在健身时喜欢力量锻炼,认为越重的力量越能获得健美的肌肉和强大的力量,因此常能看到给自己的运动器械增加砝码,殊不知,过强的力量只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,如肌肉拉伤或重物压伤等,应引起重视。

其实,锻炼应该是有规律有步骤的健身过程。学会循序渐进,首先尝试接近自己能量范围的力量练习,看看身体能否吃得消,巩固以后然后再慢慢施加力量。

 

关注公众号“康波之道”回复“养生”获取100+养生保健电子书

Leave a Reply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Translate »